現今最能代表舊山線的地標~「龍騰斷橋」官方正式名稱為魚藤坪橋,兩代並存於魚藤坪溪谷上,第一代魚藤坪橋於明治39年(1906年)4月30日開工,翌年6月1日完工,由磚拱(北端4孔、南端2孔)、上承式鋼桁樑(中央跨溪部分)及鋼鈑樑組成,立於叢山萬仞中非常雄偉,再加上磚拱與鋼桁樑造型優美,在當時為台灣總督府相當重要的一項政績宣傳據點。
1935年4月21日,距此地不遠處的大安溪附近發生強烈大地震,災害所及之處以當時的新竹州、台中州為主要災害區。舊山線鐵道全區間也被震得柔腸寸斷,所有橋樑、隧道、路線、路基與車站(除十六份停車場外)等均受嚴重損害;魚藤坪橋所受的的災害也非常嚴重,磚造橋拱嚴重龜裂,再經過同年7月17日的餘震,位於南岸的第7號橋拱也斷落。在當時的舊山線鐵路經過評估後,台灣總督府曾經考慮放棄重建舊山線,改以海線為主幹線,或另建連絡線以聯絡山海線,但最後仍決定重建舊山線。 舊山線的復舊工程相當浩大,舊魚藤坪橋已不適合行車,當時的「台中線復興事務所」遂決定在舊橋下游80公尺處新建新的魚藤坪橋,但在建新橋之前,工程人員先將舊橋龜裂的橋拱敲除,再搭起施工鷹架,架上鐵軌供運送新橋建材的火車通行,並且延續到內社川橋,等新橋竣工(1938年4月)之後,再拆除支架及舊橋鋼桁樑,這就成了今日我們最熟悉的魚藤坪斷橋(龍騰斷橋)。新橋落成當時與內社川橋同為台灣鐵路最高的橋樑(橋面距水面33公尺),之後就一直使用到1998年9月23日為止,隨著新、舊山線的切換而停止使用。 舊魚藤坪橋成了斷垣殘壁狀之後,多年來從北岸的第3、4號橋拱間看南來北往的列車行駛於第二代橋,幾乎是來此「朝聖」者必做之事;之後,火車不來了,但強烈地震卻又再來一次,1999年9月21日台灣發生集集大地震,第4號橋墩上方的磚拱再度斷落,這次相關單位遂決定就地保留斷落的橋拱,供大家體驗並且見證相隔64年的兩個發生在21日的大地震之震撼。 |